https://www.toutiao.com/a1668375513109519

由:admin 发布于:2024-03-31 分类:热门赛事 阅读:38 评论:0
https://www.toutiao.com/a1668375513109519

  1

  高三少年死亡之谜

  这几天群里被二外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反复刷屏。

  孩子在去年自杀,这次,孩子爸爸再次曝出孩子自杀事件,表示孩子的自杀是因受到欺凌性侵的结果。

  大规模性侵?

  这些年来光是"性侵"二字,足以刺痛无数家长的心,"大规模"这样的词更会点燃所有爱护孩子的家长悲愤之情。

  孩子的自杀真相到底如何,是否真的遭遇他人性侵,我们不得而知,孩子爸爸提供的孩子生前与同学聊天的截屏显示,个人认为不足够证明性侵。

  通过对话判断,更像其他人对他的跨性别身份气质的反感、排斥,进行性言语羞辱,在已有的报道描述里,存在他遭遇过其他同学欺凌的可能,他是其他同学排斥和羞辱的对象。

  他为什么会受到这种遭遇。

  2

  是什么逼死了他

  孩子生前曾被医生诊断抑郁症和易性癖。

  易性癖,这三个字的诊断,对于其他人来说,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种"怪毛病",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真实存在自己身上无时无刻的痛苦挣扎。

  在现有的信息下,医生提供的诊断和父亲的描述,孩子属于跨性别者。

  孩子并不认同自己的性别,他的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存在冲突。

  迫切想改变自己生理性别的人,又被称为易性者(传统称呼为易性癖,这里为了表达中立不带歧视,采用"者"来表达)。

  他生前的一篇随笔当中,透露出他对于自身性别身份的矛盾和冲突。

  身为男儿身,却有一颗想做女儿的心,是男生,但却控制不住想要成为女生的心。可怕的是,想要改变的念头一旦出现,它会在心里生根发芽,很难挥去。

  没有人帮助他,为他提供安慰支持让他有勇气正视自己性别身份的冲突,他视为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这根本不是精神疾病)​!​

  他的家长不理解他:

  "不能熟视无睹、无法接受",我们不知道的是这背后,家人曾经是否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过多少"矫正",是否有过多少对孩子"不恰当"的性别身份的否定和勒令改正?

  作为一名生理为男性的跨性别者,他的言行举止多半会受影响,散发出和其他男生不同的气质,阴柔的气质很容易招来同伴男生的围攻,反感和嘲讽,偏见和歧视终会演变成欺凌。

  他父亲认为是遭遇性侵要求调查而列举的多个事项,在性别视角的维度来分析,更多的是排斥和歧视的行为——出于多数"正常"性别人对少数"变态"的跨性别者的对立。

  拿走他的东西,损害他的东西,强迫脱掉他的裤子,当着他的面说:想干你!

  与其说是性侵的信号,不如说是其他男生受不了他,这些欺凌他的同学心态,更像是:这"男不男女不女",简直丢我们男人的脸,干他,羞辱他……

  于是,反复欺负他,成为他们大多数捍卫男性性别,保卫男性气质的手段。

  内心饱受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冲突的折磨,背后没有支持他的家人,前面还有一群气势汹汹的"男性气质捍卫者"的围攻,求助老师也不得帮助的回应,孤立无援的力量如何抵得过人生路上这虎狼难关。

  于是,他留下遗书,抒写自己的痛苦,畅想自己的解脱。

  到底是谁逼他到绝境?

  是他自己想不开忍不住死亡的诱惑?是父亲的传统保守杀死了他?还是同学们的无知歧视欺凌逼他走入死亡深渊?

  都不是,或者——又都是。

  3

  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因为能获取的信息有效,他是否真的就是易性者,我对他仅有的信息进行了分析。

  根据医生的诊断和父亲的描述,他渴望变为女性,有明显的性别冲突,这是他身为跨性别者的证据。

  从他双十一的购物清单上来看,他购买了女人的物品服装,这也说明了他是一位易性者。

  但长直假发、抹胸式内衣、过膝袜、长腿袜、"性感透视"女性内裤,这些物品带有十足的性意味,特别是性感透视内裤,这更是激发男性冲动燥动的性刺激。

  如果,他是购买这些用品获得性兴奋的呢?

  生前,他的手机里下载有大量色情视频和小说,这些用来干嘛的?不用说也知道,这些也是获取性兴奋的内容。

  如果购买女性服装,真是为性冲动服务的,这时候,就不能轻易判断是易性者,而要考虑异装者的可能了。

  这种情况,就跟长腿控、大胸控、足控一样,是一种多元的性偏好而已,根本无可厚非。

  易性者和异装者不同,前者是性别身份的维度,后者是性偏好的维度。

  但,不管是哪一个维度,是易性者也好,异装者也好。

  在我们传统文化环境下长大的所有人当中,他的父亲也好、同学老师也好,对于周围人来说,反正他不同,是个异类。

  周围环境依然会不容于他,这些偏见和歧视,在他本身的精神压力之下添了一把火,直接吞没一个人微弱的生机。

  4

  丧钟为谁而鸣

  他本可以有生机,他本可以有无限的未来,他本可以有更广袤的人生,但却在青春大好的年华纵身一跃,生命戛然而止。

  如果,孩子们成长的背景有更多的性教育,有机会了解性少数群体,有机会揭开性别与性取向偏好的谜题,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尊重性的多元……

  如果,家长们懂得性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家长们拥有更多的性教育意识……

  这样的悲剧,大概率就不会发生了。

  他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性身份困扰,家人能够接纳和帮助,同学能够理解和尊重,他还会在死亡里畅想解脱吗?

  一个"徐誉舒"已经走了,却不知未来还会有多少个"徐誉舒"相继而去,又或者能得到帮助而停止走向死亡的深渊?

  最后,我想起一首诗: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文中信息参考来源:

  特稿|高三学生之死:天才少年为何走向抑郁?

  https://news.sina.cn/sh/2020-04-09/detail-iircuyvh6813068.d.html?from=groupmessage

  https://www.toutiao.com/a1668375513109519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