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0%~50%的亚洲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很低

由:admin 发布于:2024-03-17 分类:西甲联赛 阅读:45 评论:0

  春节期间,走亲访:”来,干了!这杯酒你不喝,你就是看不起我这亲戚!“

  

  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总会遇到一些很爱劝酒的亲戚:“小王你这好不容易来一回,怎么能不喝酒呢?你要是嫌我家这酒档次低了,那我没话说,咱就不喝了!”。

  

  但真的不想喝酒的人总会找到拒绝的理由,比如:“咳咳,最近感冒了,在喝头孢呢。”

  除非你自己也想喝......

  

  一人我饮酒醉

  醉把马路当床睡

  在饭桌上还经常会听人说:“小伙子喝酒上脸,说明酒量好啊!再来一杯。”喝酒脸红真的是酒量大?喝多后有啥好的解酒方法?小六为你揭开谜底。

  喝酒脸红≠酒量大

  

  喝酒后我谁都不服

  只扶墙

  酒喝进肚子后,是咋代谢的?

  先了解下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搞清楚后,脸红脸白啥原因就很好懂了。请看下图: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体内代谢时有两个主要的搬运工:

  ● 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分解为乙醛;

  ● 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喝酒容易脸红,代表啥?

  

  酒桌上坐着女神,能不脸红吗

  代表你体内乙醛脱氢酶含量低或者活性不足,可不等同于酒量大。

  喝下去的酒精分解成乙醛后无法及时代谢,积在体内导致血管扩张,在面部体现为毛细血管扩张,脸就红了。这时可千万别逞强或贪杯,不然大量乙醛在体内无法及时代谢,身体就遭殃了。

  国外有个词叫“亚洲脸红”(Asian Flush),就是形容亚洲人常常喝酒就脸红的现象。有研究显示,大约40%~50%的亚洲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很低。是不是觉得“中国红”又有了另一层含义?

  喝酒面不改色,就能随便喝?

  

  不一定!喝酒不脸红分为2类人,得看情况:

  ● 代谢酒精的2种酶含量都缺乏,或者活性低。这类朋友最悲剧,代谢酒精要靠肝脏慢慢来,还可能被围攻。实际上他们的肝脏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喝到后期可能会脸色发白,这时身体负担已经很重了。

  ● 代谢酒精的2种酶含量都多,或者活性高。这类朋友非常能喝,体内的酒精能够迅速被代谢,以汗水和热量的形式排出。酒桌上千万别被他们盯上,惹不起,躲得起!

  不小心喝多了,怎么快速解酒?

  

  一醉解千愁

  最后还是要愁解酒

  听说喝茶、咖啡、蜂蜜……能快速解酒?

  很遗憾地告诉你,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真正解酒。

  解酒指的是促进喝酒后人体更快地代谢酒精。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若能改善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就能起到解酒作用。可这2种酶的数量和活性由基因决定,很难靠外源补充(此处也说明,酒量不能练出来,是天生的)。

  民间流传的解酒偏方或者市面上卖的解酒产品,主要在于舒缓不适,并不能快速解酒,避免酒精带来的伤害。

  这几种情况,最好还是别喝酒

  

  你身体不好,别喝了

  ● 有消化道疾病者;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肝脏疾病患者;

  ● 正在服用抗生素;

  ● 喝酒容易脸红或者脸发白发青的朋友;

  ● 儿童少年、孕妇、哺乳期女同胞。

  这里必须强调下:服用抗生素药物期间不能喝酒,否则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身体严重不适。另外,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怎么喝酒才健康又开心?

  

  只要感情到了位

  不喝也能很陶醉

  喝酒路子野,你得记住这几点

  不要大口喝:喝酒过快会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骤增,易导致酒精中毒;

  不要混着喝:啤酒和碳酸饮料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会使胃膨胀,容积增大,增加酒精吸收的面积。同时令血管扩张,使血管对酒精的吸收加快,更容易喝醉,对心血管的刺激也大;

  不要空腹喝;

  酒桌上多吃青菜;

  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要啤酒和海鲜同时吃。

  如果喝断片了,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的现象,必须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发生悲剧。

  PS:醉酒后一定不要仰卧,为了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风险,要将头偏向一侧。记住嗷!

  适量喝酒真的对身体有好处?

  

  喝什么82年的拉菲

  来一杯40亿年的自来水

  酒精,只要进了人的身体,就会造成损害,无论喝多喝少。

  有些朋友会说“欧美的XX机构研究说了,适量喝酒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上文提了“亚洲脸红”,40%~50%亚洲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很低,而白种人体内这种酶大多是正常的。欧美人可以正常代谢乙醛,很多亚洲人不行,所以基于欧美地区人群做的调研结果,不一定适合咱。

  另外,去年国际大名鼎鼎的杂志《Nature》刊发了剑桥大学科研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以及它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显著影响——直接导致干细胞DNA的不可逆突变,导致造血障碍以及增加癌症的风险。

  

  所以别再信啥适量喝酒有益健康,不存在的,能不喝就不喝!

  实在有人劝酒,可以说要开车、要“封山育林”、吃药了,或者——

  

  开口提借钱

  相信酒桌很快就散了

大约40%~50%的亚洲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很低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