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3]到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4]

由:admin 发布于:2024-03-10 分类:法甲联赛 阅读:51 评论:0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两种生活》,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Oscar Gustave Rejlander

  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是一门艺术功不可没,而《两种生活》也成了画意摄影(pictorialism)的开端。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两种生活》(Two Ways of Life),1857年,蛋白印相工艺,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

  画意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其唯美的绘画风格表达人文美与自然美,将摄影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所以一直也是摄影艺术里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基于照片能传情达意的信念,又得益于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2]提出的自然主义理念,画意摄影在1899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得到了繁荣,在这段时间里,艺术照片受到高度推崇。最早提倡画意摄影的美学摄影师们,坚持认为照片应该更关注美感,而不是关注事实。△Peter Henry Emerson

  他们认为画面的清晰度和对事物的精准复制都限制了摄影的个性化表达,因此他们普遍接受对照片进行后期加工,认为这是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带着和其他视觉艺术家们同样的担忧,艺术摄影师们坚持认为艺术摄影应该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被认可,在艺术价值上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打着画意摄影旗号拍摄的很多照片,在今天看来,就好像是对平面艺术的蹩脚模仿,毫无创意地、单调地记录下他们的一种反应,但是其中仍有少部分作品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力。

  尽管所谓的画意摄影在1912年前后彻底退出舞台,但这场艺术运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少观点和设想在此后持续激励着很多摄影师。△Bad Temper, c.1865, Oscar Gustave Rejlander © The 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 Collection

  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里,人们对艺术摄影的兴趣会高涨呢?

  艺术摄影的兴起不仅伴随着摄影工艺和处理手法的简化,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用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由于干版底片和手持式相机的出现,摄影师的数量陡然增加,很多人把摄影当作简单的视觉记录工具,但技术的进步也激励了部分人去挖掘摄影更丰富的表达潜力,去缅怀和记录逝去的时光。

  随着更多有关日常生活、社会状况和科学现象的照片出版越来越多,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公众开始接触到这些照片。

  同时,摄影和印刷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很多经典的摄影作品被大量复制和传播,从而使社会的整体视觉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期刊和协会对业余摄影作品的工艺和艺术性十分重视,旨在从摄影师的角度,培育和提高公众对摄影作品的审美能力。在各种艺术领域风格转变的背景下,摄影呈现出多样化的繁衍趋势。通过艺术复制品和不断增多的旅游机会,人们对艺术世界愈来愈熟悉,使得艺术家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接触新的创作题材,拥护新理念和新的意识形态。

  在众多新涌现的风格中,一种微妙的、神秘的、富有感召力的艺术,一种“从本质上关心个人视觉的艺术”,获得了特别的关注。

  摄影发明初期占据主导的写实主义,遭遇到了宣扬艺术新目标的象征主义和色调主义的挑战。

  从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3]到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4],他们关心现实的表现,关心对光线的科学分析,但象征主义者很少卷入这些科学问题中。相反,他们认为艺术必须对感官刺激做出回应,对快乐做出回应。△Gustave Courbet△Claude Monet

  然而,摄影领域的情形则有些复杂,当有的唯美摄影家认为真实和美的目标对立时,另一些则认为,摄影这种媒介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向其倾注了个人的情感。

  总而言之,画意摄影流派并不是某种保守的艺术主义,它为摄影推开了艺术的大门,让摄影释放出更多的艺术可能性,其在摄影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为Meet Camera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粉丝转发,媒体、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后台。购买原版进口摄影图书请访问Meet Camera有赞微商城

  http://weixin.qq.com/r/3C8PF03EShA1rQl093rO (二维码自动识别)

从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3]到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4]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