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阵营、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之间

由:admin 发布于:2024-03-09 分类:法甲联赛 阅读:44 评论:0

  二战中被轰炸后的德国科隆

  1945年,距离二战爆发已经过去了六年。六年里,战火几乎燃遍了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无数的苦难与牺牲之后,凶残的法西斯终于被打败了。终于,天空中不再有成堆的炸弹落下,地平线上也不再有坦克出现。终于,枪炮声停息了,战争结束了。

  在传统的印象里,当战争结束时,所有的邪恶与恐怖,死亡与战火都随之远去了。战后的世界是丘吉尔的胜利手势,是时代广场上的胜利之吻,是狂欢的人群,欢乐的海洋。尽管家园已是遍地废墟,但在勤劳乐观的民众的努力与奉献之下,欧洲大陆很快便恢复了曾经的生机,甚至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不幸的是,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甚至不是事实本身。二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在战争结束后初期,动荡、混乱、暴力依然在延续,那些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并未随着侵略者的失败而恢复平静,战争的余波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平息,部分国家的创伤一直延续长达十几年,半个世纪,甚至更久。

  死亡

  战争必然带来死亡。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听惯了那一个个人员伤亡的统计数字,以至于已经有些麻木了。但是,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我们无需还原每一个生命逝去时的惨状,仅仅那些更为具体的统计数字,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二战直接造成欧洲大陆3500万至4000万人丧生,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五秒钟杀死一个人,持续整整六年。

  

  在所有遇难群体中,犹太人无疑是最为悲惨的一个。当战争结束,人们在统计自己失去多少亲友时,犹太人却只能计算还剩下多少亲友,而这个数字常常是零。二战前,东欧地区曾经生活着上百万犹太人,而战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被消灭了。以波兰首都华沙为例,战前的华沙生活着大约40万犹太人,而当苏联红军解放华沙时,他们只找到了200名幸存的犹太人。

  作为战争发动者,两线作战的德国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男性,进入德国境内的盟军常常发现,他们走过数千英里也几乎看不到几个男性。据统计,三分之一的德国孩子失去了父亲。

  伤亡最为惨重的苏联也有着类似的情况。战争结束时,苏联女性比男性多出1300万。直到1959年,在二战期间达到适婚年龄的女性尚有三分之一没有婚嫁,这时这一代女性已经四十多岁,步入中年了。

  堕落

  战争摧毁了一切,自然也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体系。生活在拥有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的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当那些似乎理所应当的社会供给和公共服务崩溃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曾经地球上最为文明,具有最高道德水准的欧洲,在生存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变得面目全非。

  

  在生存面前,所有的尊严与道德都变得不值一文。男人们哄抢着城市废墟中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洗劫那些没有主人的房子,甚至变成小偷、抢劫犯,直接掠夺他人或者盟军的物资。讽刺的是,恰恰是因为盟军赶走了曾经的侵略者,却又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才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全面崩盘,很多地区战后初期的状况甚至远不如侵略者统治的时候。

  相比男人们,柔弱的女性想要在这混乱的世界存活下去,往往只能牺牲自己最后的尊严。在那不勒斯,盟军士兵可以凭借一盒罐头随意从几十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中挑选一个为自己服务;在德国,整整一代女性学会了坦然接受与盟军士兵同床共枕,而目的只是为了一根巧克力棒。

  猥亵

  每逢乱世,女性总是要比男人遭受更多的苦难。当满怀复仇怒火的盟军从东西两面攻入轴心国的土地时,最先遭殃的便是女性。据统计,战后德国有将近200万妇女被强奸。这其中的大部分都发生在德国东部,换言之,是由苏军造成的。

  苏军制造了更多的强奸惨剧,除了因为有更深的仇恨,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国和英国的士兵有各种食物去吸引姑娘,而不必采用强奸的方式,但是苏联士兵则没有这种条件。

  然而即使这样,美法等国士兵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1942年至1945年,美军士兵被指控在北非和西欧强奸了1.7万名平民妇女;某支法国殖民部队在进驻德国巴伐利亚后,在一处村庄强奸了所有12至80岁的女性。

  相比轴心国,被侵略国的女性虽然免于遭受大规模的报复性强奸,但她们中的许多人却不得不承受本国同胞的欺凌和侮辱。

  战争期间,大量被侵略国女性或者为了自保,或者出于“自由恋爱”,与德国男人扯上了关系。在这些曾被德国迅速打败的国家的男人们眼里,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因为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军事斗争中证明了自己的无能,如今“自己的女人”又拜倒在德国男人的脚下,给了他们又一次的集体侮辱。

  如今德国人战败了,这些国家的男人们终于有机会在女人面前重拾尊严了。然而他们选择的方式却是肆意侮辱曾与德国人有染的本国女性。在法国、丹麦等国的许多城镇,人们强行剃光“坏女人”的头发游街示众,逼迫她们半裸甚至全裸地承受人群的侮辱和折磨。在《黑皮书》、《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影片中,这些场景被如实再现。

  复仇

  当曾经的施暴者成为阶下囚,而曾经饱受压迫的受害者们翻身做主人时,血腥的复仇就变得不可避免。

  1944年10月,苏联红军终于打到了德国本土。内梅尔斯多夫是苏军攻占的第一个德国村庄,这个村庄的人们不幸成为苏军怒火的牺牲品。压抑多年的仇恨驱使苏军士兵杀死了村庄里的所有人,妇女、儿童也不能幸免。

  而这只是一个序曲。当德国投降后,全体德国人都成了失去依靠,任人宰割的对象。在美国人的莱茵大营,上万德军战俘因美军至少是明知而放任其缺衣少食死在了那里;在波兰,人们建立起新的集中营关押德国平民,部分集中营的凶残手段相比纳粹曾经实施过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布拉格,愤怒的人们把躲藏起来的德国人拖出来,殴打、虐待、杀害,然而无论施暴者还是被害者都只是普通平民。

  

  如果说对德国人的暴行尚属“情有可原”,那么同为受害者的一国同胞之间刀兵相见就只能说是彻底的悲剧。在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不同阵营、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之间,因战争所导致的或战前早已存在的种种矛盾在战后统统爆发了,人们用比当初对待侵略者还要凶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胞。

  在东欧这个民族成分极为复杂的地区,战后的情况尤为混乱。在波兰、乌克兰等地,纳粹未能彻底消灭的犹太人在战后被彻底清除;在希腊,纳粹未能击败的共产主义抵抗战士在战后被自己人处死;在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在战后互相屠杀,当半个世纪过去,南斯拉夫解体后,这场自相残杀再次上演。

  如上所述的这些惨剧并非是一时一地的特殊情况,而是战争结束后的那几年整个欧洲大陆普遍上演的现象。那段时间里,欧洲仿佛野蛮的无主之地,法律与秩序荡然无存,是非对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然,我们知道,欧洲还是从这种混乱中走了出来,并且重新成为了繁荣而文明的世界。但是,这段悲惨的历史告诉我们,“坏人”的投降并非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一场战争带来的破坏将会在战后延续很久。战争越惨烈,走出战争就越艰难。炮火易停,硝烟难尽。

  (注:本文事例大多引自《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此书。)

不同阵营、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之间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